雙頭車是加工軸類零件(如電機軸、傳動軸)兩端同步倒角、鉆孔的高效設備,其維護重點在于導軌潤滑、刀架間隙調整與電氣系統檢查?,以確保加工精度與操作安全性。
一、導軌潤滑:
雙頭車的導軌(通常為直線導軌或燕尾導軌)承擔著刀架的橫向與縱向進給運動。若潤滑不足,導軌與滑塊間的摩擦系數會從0.01(良好潤滑狀態)升至0.1以上(干摩擦狀態),導致:
進給精度下降:刀架移動時出現爬行現象(速度不均勻,肉眼可見頓挫),實際進給量與設定值偏差>5%(如設定進給0.1mm/r,實際為0.095mm/r),影響軸類零件兩端倒角的尺寸一致性(誤差大于0.02mm);
導軌磨損加速:金屬直接接觸會使導軌表面產生劃痕(深度>0.01mm),長期積累導致導軌直線度偏差(>0.03mm/m),進而使軸類零件的同軸度超差(兩端中心孔不同軸度>0.05mm)。
維護時需做到“定時檢查、按需加注”?:
潤滑周期:連續加工時每4小時檢查一次導軌油位(油標中線以上),每300小時更換潤滑油;
潤滑油選擇:優先選用低粘度導軌油(如ISO VG 22或VG 32),粘度過高(>VG 46)會增加流動阻力,過低(
潤滑方式:采用手動油槍(定期加注)或自動潤滑泵(定時定量滴油,每分鐘滴油量0.1-0.3ml)。
二、刀架間隙調整:
雙頭車的刀架用于安裝刀具(如鉆頭、倒角刀),其與導軌間的間隙(包括橫向與縱向)若過大(>0.05mm),會導致:
刀具偏移:加工時刀具實際軌跡與編程路徑偏差(如鉆孔位置偏移>0.03mm),影響軸類零件兩端孔的同軸度(誤差大于0.05mm);
振動與噪聲:間隙過大時刀架在進給過程中產生晃動(振動幅度>0.02mm),不僅降低表面質量(Ra>3.2μm),還會加速刀具磨損(壽命縮短30%以上)。
調整時需“先松后緊、微量調節”?:
橫向間隙:松開刀架橫向鎖緊螺栓,用塞尺檢測刀架與導軌側面的間隙(目標值0.01-0.03mm),通過調整鑲條螺栓(順時針擰緊減小間隙,逆時針放松增大間隙)至合適值后鎖緊;
縱向間隙:類似方法調整縱向導軌的鑲條或壓板,確保刀架前后移動順暢無卡滯。

三、電氣系統檢查:
雙頭車的電氣系統包含主軸電機、進給電機、控制面板與傳感器?,常見故障包括:
電機異常:主軸電機過熱(溫度>70℃,正常<60℃)可能是由于繞組短路(電流波動>±20%)或軸承缺油(噪音>70dB);進給電機失步(實際移動距離小于設定值)通常是驅動器參數錯誤(如脈沖當量設置不當);
控制故障:操作面板按鈕失靈(如急停按鈕接觸不良)、顯示屏花屏(可能是電源電壓波動>±10%)會影響操作安全性;
傳感器失效:限位傳感器(如行程終點開關)若因灰塵覆蓋或線路老化誤動作(如未到極限位置觸發停機),會導致加工中斷。
檢查時需“定期檢測、預防故障”?:
日常檢查:觀察電機運行聲音(正常為平穩低噪)、控制面板指示燈狀態(無閃爍或熄滅);
月度檢測:用萬用表測量電機繞組電阻(三相平衡,偏差<±5%)、絕緣電阻(>0.5MΩ),清潔傳感器表面(用無水乙醇擦拭);
年度檢修:對電氣線路進行全面排查(重點檢查接線端子是否松動、絕緣層是否老化),必要時更換老化元件(如電容、繼電器)。
通過規范導軌潤滑(降低阻力)、調整刀架間隙(保障精度)與檢查電氣系統(確保安全),雙頭車可長期保持加工精度≤0.02mm、設備壽命>8年?,為軸類零件的高效生產提供可靠支持。